乾隆弟弟弘昼自导 “活丧” 闹剧:装疯卖傻背后的王室生存危机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42 点击次数:90读历史,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皇家子弟即使反目成仇也要去争抢皇位,难道当一个有钱、有闲的王爷不香吗?
其实这只是我们普通人的一厢情愿,你若真是一个皇子,也会跟古人做出同样的选择。因为做一个休闲王爷,过太平盛世的日子需要具备很多条件,今天我就带大家来谈一谈这个话题。
第一,主观上心态要好。
就是完完全全没有与兄弟争权的欲望,俗话说,就是不思进取。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引,如果你不去想那个宝座,就不会有任何行动上的表现。
汉景帝之子—中山靖王刘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他与汉武帝同处一个时代,平日里喜欢饮酒作乐,热衷于传宗接代,光生育的儿子就有120多个。
关于怎样生活,他曾这样说,“做王爷的应当每天听听音乐、喝喝酒、宠爱妃子”。刘胜这种做“糊涂王爷”的处世之道,使他在汉初削藩的严酷环境下得到善终,成为同时代藩王中的一个“异类”。
不过我还要提另一种情况,那就是没有争权的欲望,却有争权的能力,也是不行的,保不齐会被哪个对手盯上。
古人云,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。雍正第五个儿子,乾隆的弟弟弘昼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看过《雍正王朝》的都知道,弘时因为参与夺嫡被老爹赐死。弘昼为了保全自身以及后代的荣华富贵,他用上了司马懿装疯卖傻那一套,刻意地沉迷丧仪,用给自己办活丧的方式,在老爹和弘历面前表现出疯癫痴狂的状态,才消除了外人对他的猜疑。
在《雍正王朝》中,弘昼对老爹是这样说的,“皇阿玛,您知道我没什么本事,只想做一个逍遥王爷。”
第二,不能和那些权倾朝野,或是有野心的人搭上关系。
这里就包含自己的生母、妻子、外戚、文臣武将以及朋友。“蓝玉案”中珉王朱楩受牵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
朱楩是朱元璋第十八子,1391年被封藩到云南,后来被改封到湖南武冈。朱楩的正妻是蓝玉的女儿,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后,他在朝中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。
朱元璋为了笼络其把控的军事资源,同时便于监视,通过联姻的方式稳住了蓝玉这部分势力。但在皇权面前,有价值的人会被利用,没价值且有威胁的人就会被铲除
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,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。蓝玉作为仅次于徐达、常遇春的大将,手握重兵,且与太子关系紧密的这一政治优势,一下子变成了对少帝朱允炆的威胁(劣势)
面对骤变的风险,朱元璋展开了对蓝玉及其党羽的清洗。然而,朱楩与蓝玉的姻亲关系成为了致命隐患。朱元璋对藩王与功臣的勾结,哪怕是走得近也始终抱有戒心,尽管找不到直接证据表明朱楩参与了谋反,但其与蓝玉的姻亲关系成为了关键“罪证”。
结果是朱元璋以“知情不报,通敌蒙古”等罪名对珉王朱楩进行清算。朱楩被革除王爵,贬为庶人,囚禁于南京。珉王府长吏、护卫指挥使等300余名属官被处决,家眷流放充军
第三,做一个休闲王爷,必须是处在承平之世。
古语有云,“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”。乱世中的王爷虽有显赫的地位,但也比不上治世百姓的生活。如果再赶上徽钦二帝被掳走北上的靖康年间,王朝宗室就是被一锅端的命运。
在兵荒马乱的年代,君臣之间猜忌心很重,为什么康王赵构要连发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飞,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赵构对掌兵大将的猜忌。
再有就是东吴权臣孙峻诛杀宗室的故事。在东吴政权中期,孙峻凭借宗室身份,再加上他精明能干的优点被孙权所器重,一路提拔他到辅政大臣的位置。
孙权拟定的五位辅政大臣分别是:诸葛恪、孙弘、滕胤、吕据、孙峻。后来孙峻野心膨胀,看到诸葛恪失去民心后,联合东吴皇帝孙亮谋划政变,在鸿门宴上将诸葛恪杀害并灭其三族。
诸葛恪死后,孙峻成为朝中第一权臣。上帝让你死亡,必先让你疯狂。此时权欲熏心的孙峻在朝中无恶不作,一个个地铲除自己的绊脚石。
这就引发很多大臣的不满,五凤元年,吴侯孙英密谋杀害孙峻,后因事情泄露反被孙峻杀害。这还没完,因树敌太多,想杀孙峻的人大有人在。
五凤二年,宗室孙仪联合张怡、林恂等人密谋杀害孙峻,也是因为中途泄露机密被孙峻得知,当这几人知道计划失败后,“士可杀不可辱”,纷纷选择了自杀。大家可能不知,这次行动的带头人孙仪还是孙峻的堂叔呢,所以说宗室之间哪有情分可言
除此之外,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孙峻竟然与孙权的女儿孙鲁班私通,要论辈分,孙峻要管孙鲁班叫声姑姑呢。
在铲除异己之后,孙鲁班竟然盯上了自己的妹妹孙鲁育,只因当年两人在南鲁党争上意见不合,产生分歧。
在姑姑的撺掇下,孙峻以其参加孙仪等人叛乱为由除掉了孙鲁育。可见在一个兵戎将阀的时代,想凭着不主动、不参与而独善其身,可能性也微乎其微
第四,当朝皇帝或是执政者要施仁政,最好是王朝早早建立起完备的制度,用制度去制约皇权的为所欲为。
历史上专杀宗室的情况很多,金熙宗的弟弟海陵王(完颜亮)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为什么叫他海陵王呢,是因为完颜亮后来被废,是废帝,因此没有庙号。他做皇帝之前是海陵王,所以一般称他为海陵王。
完颜亮弑君(金熙宗)成功后,也想做一个功业千秋的帝王,但他帝位不正的事实给他的执政之路带来诸多阻挠。所以他就想办法,怎么能让自己的皇位正起来呢?
他想出来两个办法,第一,把潜在的对手都干掉,也就是能威胁到自己的宗室,到那时,不就没人和我争皇位了吗。第二,把外国政权都干趴下,军功在手,谁还敢说自己得位不正呢。
说干就干,完颜亮手握大权,大肆屠杀宗室子弟。凡是金太祖、金太宗的后代,随便安个罪名就杀掉,有的甚至连这些都省了,皇帝借口有事召见,在他们觐见的路上埋伏下刀斧手,直接就杀掉了。这哪是一国之君干的事儿啊,简直一黑社会团伙。
在宗室里面,完颜亮最想除掉的是完颜宗本。看着苦大仇深,其实他跟完颜宗本并没有私仇,只因为“宗本”在皇室成员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,嫉妒心满满。
皇统九年(1149 年),“宗本”的官职已当到尚书省右丞相兼中书令,权力不可谓不大。对于这个级别的朝廷大员,完颜亮就不能用对付普通宗室的办法了。
必须有人上奏章告发他,再给他安一个面上说得过去的罪名。于是他找到了跟宗本关系最好的尚书令萧玉(说服力更强)。
完颜亮把萧玉找过来,赐给他一杯毒酒(好熟悉的电影剧情),让他喝下去。萧玉为了保命,无奈之下答应了上奏章对完颜宗本进行告发的要求,完颜亮给他安了一个谋反罪,就这样,完颜宗本也被除掉了。
自古君王多薄幸,最是无情帝王家。心态好、零社交、太平世、施仁政,对于皇家子弟来说,当一个自在休闲王爷,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生于帝王家绝对算是拿到了一个逆天的“剧本”,但从此也失去了自由选择权,因为王爷不能结交大臣,不能无故出封地,最好的剧情就像中山靖王刘胜那样,过着享乐、平庸的一生。换做是你,你愿意吗?
